2025年3月20日,碧桂園集團范希飆先生受綜合度假村與旅遊管理系侯遠思副教授的邀請,為系里開設的Special Topics in Hotel and Resort Management – IRTM4009這門課程的學生,進行了一次生動有趣且專業詳實的演講。演講主題為「一個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樣本」,他系統展示了碧桂園集團深耕社會責任領域的理念與實踐成果。

嘉賓介紹:
范希飆先生,2006年加入碧桂園集團,曾在碧桂園酒店管理公司、社會責任部、戰略發展部、市場管理部、品牌管理部以及地產區域公司等多部門、子公司任職,於2016年至2020年期間擔任碧桂園企業文化部負責人,兼任國強公益基金會理事、副秘書長,深度參與碧桂園社會責任體系建設及項目工作。現為碧桂園旗下社會型企業碧才科技、碧家文化公司負責人。同時就讀於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DBA項目課程。

范先生提出,作為中國民營企業的標杆,碧桂園始終秉持「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的初心,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基因,通過教育扶貧、鄉村振興、非遺傳承等多維度實踐,並利用案例和故事為學生們展現了生動的畫面。

首先,他利用國際知名學者阿奇·卡羅爾的「CSR金字塔模型」為理論根基,闡述了理念築基的重要性。在實現穩健經營(經濟責任)與合規發展(法律責任)的基礎上,碧桂園進一步強調倫理責任,堅持「對員工好、對社會好」的核心價值觀,並通過國強公益基金會等平臺,系統性推進慈善事業。

其次,他向學生們講了一些感人故事,介紹碧桂園如何進行教育扶貧的實踐。教育是碧桂園公益版圖的核心領域。自1997年設立「仲明助學金」起,集團持續探索教育扶貧創新模式,比如後續建立的國華紀念中學作為全國首所純慈善、全免費高中,累計培養眾多貧困學子,其中90%考入重點大學,眾多畢業生反哺社會,成為各行業棟樑。同時,也推出「未來領袖計畫」,通過職業教育培訓、鄉村教師支持等項目,賦能欠發達地區教育發展。

第三,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關鍵階段,碧桂園以「產業+就業+文化」三融合模式打造鄉村振興綜合體。例如,在廣東清遠連樟村,集團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鄉村振興學院,推動特色農旅產業,帶動村民年均收入增長超20%。同時,為鄉村婦女提供就業技能與創業支持,助力「家門口致富」。

最後,范先生結合綜合度假村與旅遊管理學系的特色專業,向學生介紹碧桂園集團如何把旅遊業、非遺傳承與女性賦能相結合,開創「非遺+」公益新路徑。在東鄉縣,集團打造「天才媽媽·夢想工坊」,為當地婦女提供刺繡技藝培訓,並聯合設計大師,推動東鄉刺繡登陸上海時裝周、央視直播間等舞臺。專案累計帶動超1000名婦女就業,真正實現「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

同時通過整合農產品供應鏈、搭建非遺文旅平臺、提供精准就業培訓等舉措,構建「公益—商業」良性循環。例如,碧桂園聯合國強公益基金會發起「鄉村非遺保護計畫」,開發文旅IP,帶動非遺產品年銷售額突破千萬元,實現文化傳承與經濟效益雙贏。

廣州空澗科技總經理余劍也為學生們展示了如何結合香薰產品和文旅事業,詳細介紹了下鄉村的IP文旅實踐成果。

整個演講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並在Q&A階段,為交流的兩位學生贈送文旅小禮品。范先生的演講使得學生們更深刻的理解了CSR實踐的意義,也豐富了此門課程的廣度和深度。最後,侯遠思副教授為范先生頒發感謝證書,並進行了大合影。正如演講尾聲所言:「追求美好生活的中國人永遠在路上!」無論是學生,還是企業,這條追求之路,沒有終點,唯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