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下午,款客服務實驗室內燈光溫暖,氣氛熱烈。綜合度假村及旅遊管理學系2025/2026學年博士生見面會,在一場輕鬆愉快的午餐交流會中溫馨啟幕。
學系為師生們準備了豐富的午餐:新鮮製作的三明治、精緻小點心和各式飲品。新生與導師們三三兩兩圍坐在一起,邊享用美食邊自由交流,笑語聲聲,咖啡香濃,為接下來的正式活動營造了親切自然的氛圍。
「導師面對面:我們的博士時光與給你的貼心話」
午餐交流後,系主任苗莉教授(Prof. Li MIAO)以輕鬆而真摯的致辭拉開序幕,她介紹了學院強大的導師團隊和講座等學術資源,並鼓勵大家不要僅把自己當作講座的傾聽者,而是主動融入、積極提問——「今天的每一個問題、每一次探討,都是在為明天的學術道路奠基。或許與你交流的老師,就是未來你的面試官」。
隨後,各位導師輪流分享了自己的學術心得與研究建議。他們不僅坦誠回憶了自己博士生涯的酸甜苦辣,更以老師與博士生涯「過來人」的雙重身份,為新生送上真摯而實用的建議。現場金句頻出,笑聲與掌聲此起彼伏。
黃業堅教授(Prof.Anthony Ip Kin WONG)強調要“學會提問、挑戰已有理論,並找答案”;
馮家超教授(Prof. Davis Ka Chio FONG)幽默調侃「PHD其實是Permanent Head Damage」,而通過QE就是「Qualified Expert & Entertainer」——既成了合格「專家」,也要學會苦中作樂,輕鬆比喻引來全場會心歡笑;
黃慧靈助理教授(Prof. Huiling HUANG)回顧自己的博士旅程,坦言「雖偶有痛苦,但更多是享受」;
劉星助理教授(Prof. Stella Xing LIU)建議「保持積極的心態,尋找適合自己的解壓方式」;
侯遠思副教授(Prof. Yuansi HOU)則呼籲「善用學院資源,多參加講座、多舉手發問」。
「學姐寄语」
兩位博士學姐(胡靜靜和林麗晶)也分享了她們的體會和感悟:「行動勝於雄辯。當我陷入困境時,有時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嘗試,做一些事情,看看會發生什麼」
「新生心聲:多元背景下的共同選擇」
隨後,新生們也逐一簡要介紹自己的研究方向與導師,在交流中逐漸融成一片。
見面會現場,我們採訪了三位來自不同背景的新生:
來自內地的卓琳:澳門大學的DRTM一直是我所向往的項目。這裡的教授充滿活力與創造力,能夠為學生提供出色的指導。我很榮幸能夠加入DRTM。
來自澳門的Chi Weng:我是在澳門長大的,本地人,對這座城市很有感情。澳門地方雖然不大,但中葡文化融合得很有特色,也有很多博彩之外的旅遊景點和世界文化遺產,發展旅遊的空間其實很大。我本身是讀Computer Science的,希望能運用我的專業知識,做跨學科的旅遊研究,為澳門未來的發展作出實際貢獻。這也是我選擇澳大 DRTM 的原因。
來自蒙古的Bolormaa:我在澳門生活了19年,把這裡當作自己的家。澳大和教授們塑造了今天的我,我為自己是澳大培養的學生而自豪。我選擇在這裡讀博是因為:要成為最好的,就必須向最好的學習。澳大擁有全球最好的綜合度假村與旅遊管理項目,很榮幸能被錄取,我特別感謝我的導師McCartney教授對我的信任。同時我也經營著一家酒吧,歡迎大家學習之餘來放鬆交流!
整場見面會不僅是學術的初次交匯,更是一次心靈的溫暖觸碰。
在這裡,每一位博士新生都不是獨行者。
導師的金玉良言、學姐的真誠分享,彼此的微笑與問候,都已悄然織成一張互相支持與靈感碰撞的網。
而這場見面會,正是這一切的開始。